第三十八章

一觉醒来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武林中文网 www.zw50.com,最快更新家族穿越种田记最新章节!

    依旧是由梁玥执笔,加上众人各自表达的想法,我们便决定干脆设计个家徽,不只商标,以后再有其他用途也不妨一并用它了。

    既要做这个,首先就要考虑图案形象的选择,要求是既要立体、分明,又要有其寓意和内涵。我们也没想用多么高深复杂的图腾,便决定用些吉祥的动物形象了。

    大哥说可以用一些神兽,比如凤凰、麒麟什么的,既威武又霸气,这当然让我们否了,在皇权时代这些可不能乱用。

    二哥又说不如就用貔貅、饕餮之类的,总不会再犯忌讳了——但这些东西的形象都是偏负面的,我们又不是要抹黑自己,接着排除。

    梁珂提了个用鸽子和麦穗,我们又觉得太过普通了,古时也没有什么世界和平的说法和象征。

    其他人有说用羊、龟或者鹰的,女孩们多数提的都是孔雀、天鹅一类外形美丽的,我由此突然就想到了一个动物,也是一种鸟。

    于是我开口,“不如就用雁吧,大雁的那个雁,古人不是常用它来寄托思乡之情么,大雁迁徙就代表离家的游子回归了。咱们一家人来了这里,就像离了家乡,用大雁可以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来处,也让我们以后不管走到哪儿,都不忘了这个家,不忘家里的每一个亲人……怎么样?”

    众人都看着我,话音落后,屋里有片刻的停顿,爷爷才开口。

    “琪说的不错,雁是五常之鸟,有很多高深的寓意,作为咱们的代表,既不会堕了名声,又能时刻提醒你们不忘初心,不错,我看就用它吧,你们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其他人也都纷纷赞同。

    “这个真不错,比我那个鸽子要好多了,三哥可真聪明。”梁珂夸奖。

    我赶紧摇头,“你们在前面提到那些鸟儿,我才突然想到的,这有什么可夸的。”

    于是主要形象就这么定下来了,就用大雁的形象。

    具体的设计工作长辈们便不再参与了,一并交给我和梁玥,我便帮着她作图、修改,中间也时不时再征求一些大家的意见。

    因为制成商标时是要刻在徽章上的,我们就按着这个目标去设计,讨论过后,决定顶部由左到右,篆书“梁氏”二字,中间由梁玥精心设计一只展翅翱翔的鸿雁形象,底部再用小写字母标注出梁氏的拼音。

    古代当然没有汉语拼音,我们也不需要有人能认出来,所以用它们便有了掩人耳目的功效——既可以把这当成家族内部的暗号,也能算是个很好的防伪标码了。

    设计好后拿给大家看,又稍作修改了一下,就算最终定稿了。

    梁玥说要用她所学不多的篆刻技术试一试,爷爷却说不用为难,“咱们家里还有个精通的呢,你不妨练练再上手。”

    这我们倒没听说过了。

    别说梁玥,这个问题连哥哥们和我,以前也没听大人说起过,我们便询问爷爷。

    二姑奶奶却笑着说出了答案,“他说的是你们太爷爷,老爷子年轻时候上的是私塾,这些东西可学了不少。后来破四旧,上边就不让弄这些了,家里做的也都收了或者烧了,你们太爷爷也就渐渐不做了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这手艺还算是在的,等这几天他清醒的时候,小玥就拿着样子去问问他,就是不亲自下手,也能让他指点着点儿。”

    这也可行,因为这东西我们是拿来实用的,不需要做的多么精致,为了保密计较,也不想去外面找人做,况且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材料可用,不如就放心的把它交给梁玥做了。

    等了一个多星期,她才在太爷爷的帮忙下彻底完成,做出一方成人巴掌大小的印章来,印章最终由黄杨木所制,印出的标志清晰又大方,我们用朱砂、墨汁和其他材料调了印泥,力求印出后清楚显眼,短期内又不会掉色。

    把徽记画在结实的白布上做成幡子,在每一片打包的荷叶背面印上商标,缠好后再用精致的小竹篮按斤称了分装好,我们便做好了先期的包装。

    竹篮是在集上的几家手工摊子上收购的,我们跟几个摊主说了要长期订货,他们有了大生意自然高兴不已,民间里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少,不用怕供应不了。

    到了再次开市,我们一大早就赶到城里,把周围打扫的干干净净,再把摊子支好,今天的摊子还额外多加了一张长桌。

    整齐的在桌上放好大筐和包装好的小篮子,挂好幡子,大哥又从车上拿下一块大木牌,立在摊前使其朝向街道。

    木牌上写着“梁氏出品,童叟无欺,认准商标,假一赔十”的字样。

    我们做这些时,周围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动静,就有几个禁不住好奇前来围观的,附近几个摊主也忍不住勾着头看。

    看人差不多了,我在老爸的吩咐下掀开了右边桌子上几个大筐的盖子。

    筐子里是各种口味的香肠切成的粒丁,每个筐头上分别放着一张纸,上面写着此种香肠的口味,和所用肉类原料的品种、配比。

    除了不能公开的调味料和灌装手法,我们算是把配方完全公开了。

    有些好心的店主就来提醒我们了,这样公开了配方,不是给别人仿造更提供了便利,担心我们会因此更卖不出货,要我们赶紧别犯傻。

    我们谢过了这些好心人,但仍继续做着这些,有不识字看不懂配方的,我们还给仔细解释一番,看的周围摊主们摇头不已。

    不错,我们是把配方公布出去了,就是要自毁前程,但其实这样真正做,给我们的冲击并不会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大。

    即使不公开,很多内行人也能很快摸索到做法,我们根本止不住别人的仿造,一味藏着掖着,也只能给如北街那家恶劣的山寨肉铺主那样的人带来好处,还不如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,公开了让所有百姓都落得实惠。

    当然这只是场面话,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冲击或许是不可避免,但能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却也应当是可观的。

    一是借此得了又一次的宣传机会,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名。

    二是得了仁商的好名声,百姓们怎么也不能说我们是卖价高昂的黑心商贩了吧?

    三也是借此打击仿冒者,把他们的货品定格在仿造品的定位上,让他们上不了台面。以后提起香肠,人们想到的最正宗的,便是我们梁氏出品的——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走高端精品路线的目的。

    有不认字的围观者还摸不清情况的,我们就给其解释试吃规则:

    这每一种香肠,我们都是实打实的精装用料,随时敢切开了任君品尝,若有人尝出了以次充好的,我们便敢承诺十倍赔偿。

    同时我们也着重介绍了对包装的改进,尤其是这“商标”的应用——凡是我们梁氏出产的货物,以后便会盖上这一徽章,让顾客购买时能认准商标,若没有此标记的,便当然是仿冒的次品了。

    我看出许多百姓听得是云里雾里的,但也犯不住他们跟着试吃,并询问其他人配方的内容,说以后就可以自己试着做,再跟着夸赞两句我们的善举。

    但当他们问到怎么在细薄的羊肠内灌入如此多肉的,又怎么在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多,奇特的调料口味是用什么调出来的时,我们就笑而不语了,这是个精细活。

    也有一些读书人,对我们“创造”的所谓商标十分感兴趣,站在摊位前就忍不住讨论了起来。

    有说我们的商标设计独特的,让小小的吃食也显得更具文气儿,也有说这法子用在食物上是大材小用,甚至是有辱斯文的,我便忍不住回了他一句。

    “子云‘食色,性也’,连至圣先师孔夫子都这样说,兄台还怎能说我们把文才用在吃食上,就是有辱斯文了呢?”我笑着反问他。

    这人听了还要反驳,我不等他开口就又接着说话。

    “古语有民以食为天,本朝太宗皇帝也说过‘民为水,君为舟’的话,可见民之食的问题关乎之广,我们今日不计得失,把方子公布了出来,就是为了让父老们都吃上这并不多么昂贵的吃食,设计商标也只是为我们梁氏出品的物什正个名罢了。”

    我饱含深情的接着说,“这每一只香肠都是家父家母和兄弟姐妹们亲手所制的,我是宁愿它们卖不出去,也不愿将它们贱卖了的,更别说要和外面那些腌臜货混为一谈了,各位仁兄若看不惯我们,只管离得远远的吧,我梁三绝不强求。”

    说完这些,我就一挥袖转头回了后面,不再理会这这人。

    我说这些当然不是为反驳得罪这群人,而是有分寸和考量的,这些所谓读书人,多半对先贤圣人的话奉如圭臬,更讲究那些什么气节,别人表现得清高孤傲一些反而更会随了他们的眼,我相信我刚才的话并不会招来他们的反感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话有假有真,但我心疼亲手灌制、包装这些东西的亲人们是实打实的。

    果然,我说完这些,那些人不仅没走,反而开始一边倒的夸赞起我们来,并纷纷解囊购买精装的香肠套装,价钱更是连问也不问,生怕污染了我们的“气节”。

    那几个先前反对的,也去旁边在人前试吃了,不再觉得是有辱斯文,甚至还一边吃一边文绉绉的夸赞,说些从中吃出了什么慈母的心意来,敢动的想起家中老母来。

    我和二哥在旁边忍不住背对着这些人偷笑,若论唱念做打的功夫,连许多名角花旦,都不一定能比得过这些读书人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