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举

地黄丸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武林中文网 www.zw50.com,最快更新寒门贵子最新章节!

    元克从没想过取而代之。

    太子自被立为储君,已经二十三年有余,他跋扈日久,颐指气使,兄弟们也都习惯了。

    可元敦借着这次的平城之乱,异军突起,成了王爵里最尊贵的一字王,还是大国之一的赵。

    这让其他宗室看到了某种可能性,难免让人眼红,也让人心动。

    元敦能举报太子而成赵王,那我是不是也能踩着太子成为比赵王更尊贵的秦王、楚王、齐王和晋王?

    人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
    叔叔做得,舅舅做不得?

    元克心思活泛起来,他曾被太子当众鞭打,仇恨刻骨铭心,笑道:“太子之事,牵强附会,不然父皇也不会饶过了他。至于二兄,他的胆色远胜于我,我当个富贵人就行了,别的岂敢奢望?”

    “南阳王元胜富贵了一辈子,结果如何?行将就木时被贬为庶民,饥寒交迫,居无定所,想必活不了几日,。殿下想当个富贵人,无意权势之争,可终日仰人鼻息,战战兢兢,哪里比得上自己当自己的主人?”

    何濡最擅长的,就是蛊惑人心,王良策见元克脸色变化,必然动了贪念,笑着举杯说道:“来来,喝酒喝酒。”

    又是几杯酒下肚,元克实在按捺不住,道:“可是机会难得,像二兄那样的,几十年未必遇得到一次。现在太子被幽锢,更是难上加难……”

    薅羊毛,非得一只羊薅?

    何濡笑道:“守株待兔,是愚者的做法,智者会主动的去创造机会……”

    元克眼神迫切,道:“常侍请指点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为何太子能够躲过废黜之灾?”

    “父皇舐犊情深……”

    “天家哪里有情?主要是因为侯官曹并无确凿证据,证明太子参与穆泰等人的作乱。”

    元克听的迷茫,道:“这有什么关系?穆泰等人的口供足够父皇做出决断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只有口供,没有物证,怎么坐实?主上盛怒之时,难免会被元敦和鸾鸟蒙蔽,可等到太子被杖责,其实已经察觉到其中另有隐情。只是天子金口玉言,不会承认犯了错,又为了朝局稳定,只能将错就错,虚应故事的让城阳王代为杖责……”

    元克终于领会他的意思,道:“常侍是要我去搜集二兄欺君的证据?”

    “不错!二殿下能够踩着太子高升,五殿下自然可以有样学样……”

    元克犹豫道:“不好吧?二兄和我无仇无怨……”他想搞的是太子,不是元敦。

    何濡也不再劝,笑道:“那就当我没说,良策和殿下有姻亲之好,我和良策是骨肉兄弟,咱们没事可以多聚聚。”

    等酒兴尽了,何濡先告辞离开,元克拉着王良策继续喝,醉醺醺的道:”良策,你看我还有机会吗?常侍只是哄我开心,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殿下,同为龙种,皇位就该各有机会,不过太子占了立嫡立长的便宜。他要是英明伟略,也就罢了,现在看来,二殿下显然是不服气的……”

    元克仰头往嘴巴里倒酒。

    “二殿下愿意出来争,其实是好事。有他冲在前面,殿下你就不会引人注目,只要按照何常侍的安排,让他们两败俱伤……”

    元克猛然捏紧了酒杯,脸庞变得有些扭曲。

    北魏太和两年,也就是南楚的升明四年。

    魏国正处在大变局的前夜,多方势力纠缠不休,看似平静的湖面被迷雾笼罩,除了身在局中的极少数的人,没人能看清最后的结局。

    而楚国的走向则越来越明晰,随着山宗和柳红玉的大婚,预示着门第婚之制被打破,徐佑在和门阀世族的斗争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,可要想彻底的终结门阀政治,还有最后一步。

    升明四年秋。

    谢希文上表,称“……华霍所以能崇极天之峻者,由乎其下之厚也;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,实赖股肱之良也。今,九品中正择人法,台阁失选用于上,州郡轻贡举于下,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,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。当废之,另用新法……”

    九品中正制,是门阀赖以存身的政治基础。

    谢希文这道奏疏,是在徐佑依次铲除了门阀的经济基础、思想基础、宗法基础后,砍向他们脖颈的断头刀。

    有人坐不住了,出头反驳:“择人之法有四,一曰身,体貌丰伟,二曰言,言辞辩证,三曰书,楷法遒美,四曰判,文理忧长。家世、德行、才能并重,是曹魏以来,最为公正的察举选官之法。尚书令要废之,怕是太过想当然了。”

    “公正?”

    谢希文冷冷道:“坊间小儿到处传唱:举秀才,不知书,察孝廉,父别居,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等良将怯如鸡。公门有公,卿门有卿,偏偏寒门无上品,士族无下品,若是公正,会当真如此吗?时至今日,只需查验远祖和父兄的门第世资,就能给予品状,授予官职。士族、庶族由此而定,清流、浊流由此而分,长此以往,门阀世族掌控晋升之途,所选官员无所作为,或贪腐成性,或昏聩无端,于国于民,皆是大害。”

    他转身面向皇帝,道:“为千秋万世计,臣请陛下俯允,废中正制,立科举制,分科举人,考试进用,不分士庶,无须举荐,皆可自行投牒报名应试,以名次授官职大小,以政绩定拔擢贬谪……”

    谢希文洋洋洒洒,足足说了半个时辰,将科举制的方方面面,比如,如何报名,如何考试,如何监督,如何选官,以及长远规划,无不详尽的向皇帝和百官做了陈述。

    大体是徐佑结合唐宋以及后世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来的新科举制,规避了几千年走下来的弯路,尽可能的把这个制度搞的相对公平。

    因为不管是唐宋,还是到了现代,想当官,就去考试,永远是人类社会最为公平的制度之一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不说话,目光看向站在首位的徐佑,包括小皇帝。

    徐佑笑道:“尚书令此议甚好,我看,就通过了吧。”

    皇帝忙道:“依太尉所言。”

    百官俯首:“臣等附议。”

    经过了这两年的多次交锋,门阀节节败退,再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。虽然明知科举制是压死他们的那根稻草,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稻草砸落在头上。

    那种感觉,生不如死!